导航:首页>> 最新资讯>> Web3的2025:重演千禧年互联网泡沫

Web3的2025:重演千禧年互联网泡沫

8小时前 5 资讯

2000年,中华网凭借一个门户网站和"中国互联网"的概念,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飙升到50亿美元。他们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没有核心技术壁垒,甚至连稳定的用户增长都谈不上。但这不重要——投资人买的不是业务,买的是"不要错过中国互联网"的入场券。

同样在那一年,美国在线以164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创造了"世纪并购"神话。一家拨号上网服务商的市值,竟然能超越拥有CNN、华纳兄弟等实体资产的传媒帝国。这笔交易的逻辑很简单:互联网代表未来,传统媒体必须拥抱变革。至于怎么赚钱?那是以后的事。

这两个案例有个共同的剧本:先讲一个足够性感的故事,拿到天量融资,然后快速上市套现。中华网靠的是"中国概念",美国在线靠的是"互联网入口"。实际业务盈利?那不是重点。重点是让投资人相信,错过这个机会就等于错过下一个时代。

25年后的今天,Web3正在精确复刻这套剧本。

一个典型的Web3项目是这样诞生的:团队搭建一个官网,发布一份充满技术术语的白皮书,做几个概念性demo展示"去中心化"或"链上治理"的可能性。然后开始路演,向投资人描绘一个宏大愿景——可能是"重构互联网价值体系",可能是"让用户真正拥有数据主权",也可能是"颠覆传统金融"。

这些叙事听起来都很美好,就像当年"互联网将改变一切"一样振奋人心。投资人被FOMO(害怕错过)情绪驱动,纷纷砸钱进来。A轮、B轮、C轮,估值一路飙升。项目方拿到钱后,继续完善叙事,扩大社区,制造热度。

接下来就是关键一步: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上币。这相当于当年的IPO上市,是整个游戏的终极套现环节。Token发行当天,早期投资人和项目方抛售获利,散户接盘。市值可能在短时间内冲到数十亿美元,但背后依然没有实际盈利支撑。

你很难说这些项目是完全的骗局。中华网确实做了门户网站,美国在线也确实提供拨号服务,只是这些业务根本撑不起那个估值。同样,很多Web3项目也确实在做技术开发,只是距离真正的商业价值还有十万八千里。但在泡沫中,没人在乎这个——大家关心的是下一个接盘侠什么时候进场。

更讽刺的是,连失败的方式都如出一辙。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中华网股价跌到几美分,最终退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被称为"史上最糟糕的并购",导致2000亿美元市值蒸发。这些公司倒下的原因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不成立。当潮水退去,所有华丽的概念都变成了笑话。

Web3也在经历同样的周期。牛市时,每个项目都在讲改变世界的故事,估值动辄数亿美元。熊市来临,Token价格跳水90%,团队解散,社区消失,曾经的"革命性创新"变成了GitHub上无人维护的代码库。大部分项目从未产生过真实收入,也永远不会产生。

这不是说Web3技术没有价值。就像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世界一样,区块链、智能合约、去中心化这些技术也可能在未来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但问题在于,当前的Web3行业沉迷于重复千禧年的融资游戏,而不是扎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技术可以创新,但商业模式的本质没有变:讲故事、拿融资、上市套现。只是当年叫"互联网概念",现在叫"Web3叙事";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在币安、Coinbase上币。形式变了,内核依旧。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2000年的投资人相信"互联网等于未来",2025年的投资人相信"Web3等于未来"。他们都对了一半——技术确实代表未来,但绝大部分追逐风口的公司,注定会成为泡沫的陪葬品。

但公平地说,Web3确实留下了一些真实的东西。

区块链网络每天处理着数百万笔真实交易,虽然其中大部分是投机行为,但底层技术确实在运转。智能合约让陌生人之间可以在无需信任的情况下执行协议,这在理论上有其价值。一些DeFi协议确实提供了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尽管用户主要是加密货币玩家。NFT让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被验证和交易,即便99%的NFT项目已经归零。

这些技术创新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它们目前解决的问题,大多数人并不真的需要解决。直到现实世界开始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制造出真实的需求。

2025年的世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

地缘冲突频发,贸易战、金融战成为国家博弈的常态。俄罗斯在2022年被踢出SWIFT系统后,数百万普通人的跨境支付和储蓄瞬间被冻结。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等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民众一生积蓄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一些国家因为地缘政治原因遭受金融制裁,银行系统与全球脱钩,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国际贸易结算。

这些灾难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个体的财富和交易自由,完全依赖于国家信用和国际政治关系。当国家之间发生冲突,普通人成为第一批牺牲品。你的存款可能因为制裁而无法取出,你的跨境汇款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被拒绝,你的本币资产可能因为货币战争一夜归零。

这些不是理论推演,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而正是这些灾难,刺激出了对Web3最本质的需求——无边界、无许可、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

这种需求和过去几年Web3圈内的投机炒作完全不同。它不是关于"用100倍杠杆炒合约一夜暴富",不是关于"买某个meme币等着拉盘",而是来自真实世界中最朴素的愿望:保住自己的财富,让钱能够自由流通,不因为国家之间的纠纷而成为牺牲品。

一个阿根廷的小企业主,想把收入换成稳定币避免比索贬值。一个被制裁国家的自由职业者,想通过加密货币接收海外客户的报酬。一个移民工人,想用更低的成本给家乡的亲人汇款,而不是被传统汇款机构收取高额手续费。这些需求简单、真实、迫切,却在传统金融体系中难以满足。

Web3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恰好可以绕过这些障碍。它不需要银行批准,不需要国家许可,不受地缘政治影响。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进行价值转移和储存。这不是炒作出来的伪需求,而是现实世界倒逼出来的真实需求。

讽刺的是,过去几年所有Web3项目都在讲"普惠金融",但真正的用户不是那些在发达国家追逐财富自由的投机者,而是那些在动荡地区寻求基本金融服务的普通人。前者关心的是Token能涨多少倍,后者关心的是明天的饭钱会不会因为货币崩溃而消失。

如果Web3真的有未来,它可能不是来自硅谷那些融资数亿美元的明星项目,而是来自那些在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尼日利亚默默提供服务的应用。它们不需要华丽的白皮书,不需要上币安头条,只需要让一个普通人能够安全地保存100美元,或者顺利地给另一个国家的家人转账50美元。

这才是Web3去中心化普惠金融服务真正的增长点——不是替富人提供更多投机工具,而是为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抛弃或伤害的人,提供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当全球局势越动荡,这种需求就越强烈。

也许再过十年,当基础设施成熟,当真实需求继续增长,当那些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项目慢慢成长起来,我们会发现Web3确实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遗产。就像互联网泡沫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云计算最终还是改变了世界一样。

但那些价值不会来自现在这些疯狂融资、炒作上币的项目。它们会来自那些在熊市中依然坚持、在没人关注时默默建设的少数幸存者。而在那之前,我们还要目睹更多的中华网和美国在线轰然倒塌,才能等来真正的Web3时代——如果它确实会到来的话。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最新快讯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10-27 09:25:24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27 日,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蚂蚁集团今年年中在香港申请注册一系列虚拟资产、稳定币、区块链相关商标,包括"ANTCOIN"。
来源:panewslab
时间:2025-10-27 09:25:19
PANews 10月27日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经翻查文件发现,蚂蚁集团已在香港申请注册一系列虚拟资产、稳定币、区块链相关的商标,包括“ANTCOIN”,或为未来开拓相关业务作前置部署,旨在拓展传...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10-27 09:25: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27 日,据 Padre 官方披露,该项目已于 10 月 24 日 13:59(UTC 时间)对所有 PADRE 持有者进行快照。根据快照结果,持有者现可获...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10-27 09:25: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27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中信证券研报称,当前特朗普政府正进行下任美联储主席的遴选,我们认为核心角逐在沃勒和哈塞特之间。对特朗普而言,二者是“最适合”与“最听话...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10-27 09:25:19
深潮 TechFlow 消息,10 月 27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中信证券研报称,美国9月CPI低于预期,进口敏感型消费品价格温和上涨,但服务通胀再度降温,整体通胀形势保持平稳。如果美国联邦政府关门持...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24h成交额
查看更多
行情 行情 行情  平台  平台 平台 首页 首页 首页 观点 观点 观点   快讯   快讯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