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y Jo,Tiger Research研究分析师;翻译:金色财经xiaozou
Coinbase正在转型,已不再是单纯的交易所,而是通过Base链和The Base应用构建加密货币全栈生态系统。
该公司同时效仿谷歌模式,通过收购多家加密货币初创公司及强大的Coinbase“校友”网络,将影响力扩展至整个加密货币行业。
Coinbase的战略举措显然将推动加密货币行业的普及。但这也形成了新的中心化架构,留下了如何与去中心化价值观保持平衡的难题。
2021年4月,Coinbase成为首家登陆证券交易所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该公司通过直接上市方式在纳斯达克挂牌。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IPO,更是一个标志性转折点,意味着加密货币行业正式进入主流金融体系。
公司名称同样具有象征意义。"Coinbase"源自比特币的"Coinbase交易"——指创建新区块时记录的第一笔交易,代表着加密货币诞生的瞬间。这个名称体现了公司致力于成为加密货币生态起点的坚定承诺。
Coinbase的象征意义不仅限于命名。该公司以交易所业务为基础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如今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推出的以太坊L2 Base,以及在"A New Day One"活动上最新发布的The Base App(TBA),都表明Coinbase正在打造一个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加密货币全栈生态。
本文将剖析Coinbase如何从交易所发展为涵盖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的帝国,并探讨这些变化对行业的意义。
Coinbase的核心业务无疑是其交易所。该公司为从个人到机构等各类用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通过交易手续费获取收入。截至2024年,交易手续费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0%,规模达到约40亿美元。相对稳定的交易费收入已成为Coinbase开展新业务的基础,这类似于亚马逊以AWS作为现金牛拓展多元业务的发展模式。
此外,交易所的价值还体现在战略扩展性上。交易所作为连接法币与加密货币的核心出入金通道,凭借这一地位获得了庞大的用户群和交易数据。基于此基础,它充当着战略枢纽的角色,能够自然地将用户引入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交易所既为Coinbase提供了财务稳定性,也赋予了战略扩展性,成为生态发展的核心基石。
Base链是Coinbase直接构建的基于以太坊的二层区块链。通过这条链,Coinbase实现了从交易所业务向链上领域的扩张。
这种扩张源于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结构性特征。加密货币生态被划分为链下和链上两个环境。交易所主要在链下环境中提供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交易服务。
然而,加密货币的实际使用发生在Coinbase之外的链上环境中。这包括基于加密货币的抵押借贷和治理参与等场景。例如,用户在Coinbase购买加密货币后,需将其转移到链上才能参与特定DeFi协议。这意味着Coinbase面临结构性限制,被迫将用户输送到其他生态系统。
Base链解决了这些限制。如今即使用户在Coinbase购买加密货币并提现,仍可停留在Coinbase生态内。正如苹果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Coinbase现在能够管理从交易所到基础设施的完整用户流程。这一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2025年7月,Coinbase宣布推出链上超级应用TBA,朝着更宏大的愿景迈进。这一战略不仅限于通过交易所获取用户,更旨在通过Base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可直接使用的应用层。虽然基于Base开发的dApp数量众多,但它们分散各处难以整合。无论Base链的性能多么优异或费用多么低廉,如果普通用户无法便捷触达,这些都难以产生真正价值。
TBA将加密生态的核心要素——交易所、基础设施和应用——整合至单一平台,提供无缝用户体验。用户既可进行加密货币支付与转账,也能通过Farcaster社交服务获取收益,并立即用于线上线下支付,打造全新的链上体验。多项服务相互协同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构建一个庞大的链上经济生态系统。由此,参与链上经济的门槛被大幅降低。这标志着Coinbase一直在构建的宏大生态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Coinbase已不再是单纯的交易所。该公司在交易所业务基础上,依次构建区块链基础设施和消费级应用,最终发展成涵盖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的庞大帝国。此外,通过激进的并购策略,其业务版图正扩展至更多元的领域——包括收购代币管理平台LiquiFi、零知识证明技术公司Iron Fish、Web3广告平台Spindl以及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将触角延伸至Web3产业的各个角落。
这些举措犹如试图掌控加密货币所有接触点的航空母舰战略。其与稳定币USDC发行方Circle的关系更值得玩味:Coinbase不仅是Circle的主要股东,在股权投资之外还能分得一定比例的USDC利息收入。协议中甚至规定,若Circle破产或未履行收益分配义务,部分USDC相关权益将转移至Coinbase。由此可见,Coinbase几乎掌控着加密货币生态各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
Coinbase的扩张战略并非仅通过并购实现。另一核心策略是让Coinbase“校友”网络像当年的"PayPal Mafia"那样,将影响力渗透至整个加密货币行业。该公司投资了40余家由前Coinbase员工创立的Web3初创企业,并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构建紧密协作网络。典型案例包括Coinbase首位员工Olaf Carlson-Wee创立的Polychain Capital,以及dYdX、Farcaster、Zora、B3等知名Web3项目均由Coinbase校友创立。
我们仍将Coinbase视为交易所,但其实际运作模式更接近Web2时代的谷歌。正如谷歌从搜索业务起步,最终主导包括广告、云计算和移动生态在内的整个数字领域,Coinbase同样以交易所业务为起点,构建了涵盖加密货币生态全领域的庞大帝国。
Coinbase正在构建一个庞大帝国。该公司从交易所到Base链再到TBA的发展路径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但在激进的扩张策略中,我们需要审视其行业定位。
加密货币曾高举去中心化旗帜,如今却在追求便利性的过程中回归中心化。用户自愿进入Coinbase生态系统后,往往找不到离开的理由——这本质上与传统金融结构并无二致。
这种转变并非全然消极。像TBA这样的集成平台确实为用户带来实际效益:无需复杂的钱包连接、免去跨平台切换的麻烦、不必担忧高昂gas费,用户在一个应用内即可获取所有服务。从通过社交活动获取收益到实际完成支付,整个流程无缝衔接。Coinbase的模式显然推动了加密货币的普及。
但关键问题不容忽视:加密货币本为去中心化而生,如今却因便利性催生出新的中心化结构。用户自愿滞留Coinbase生态且缺乏迁移动力,这与我们试图颠覆的传统中心化金融体系已无本质差异。
市场已然选择便利性,逆转这一趋势困难重重。当务之急是在中心化的便利性与去中心化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加密货币核心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健康竞争与持续创新,构建一个能保障用户选择权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