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最新资讯>> 为什么传统监管体系在区块链上沦为了笑话?

为什么传统监管体系在区块链上沦为了笑话?

2小时前 8 资讯

最近读了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一篇简报论文——《加密资产反洗钱合规方案》[1]。作为全球央行的央行,BIS的每一份报告都会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风向标。所以当我看到标题时,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人想出了管住加密货币的妙招了?

然而读完全文,我意识到这篇论文并不是一份可用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可能更像是一篇体面的投降书。

BIS用学术化的语言,委婉地承认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传统金融的KYC/AML体系,在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面前,已经彻底失效了。

他们提出的"创新"方案是什么?

给钱包打分、提倡用户自己检查对方是否合规、在出入金的地方做最后的把关。

这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练了一辈子降龙十八掌,突然发现对手开着坦克来了,于是建议大家在城门口放个告示牌:"坦克禁止入内"。

且不说打分的实施成本、协调成本有多高,即便实施下来,别人往高分钱包账户投几个毒,怎么办?

提倡用户自己检查,这就像要求你在收美元时,先查查这张钞票有没有被用来买过毒品。理论上可行,实践中荒谬。

在出入金环节做 KYC/AML 可能是留给这些传统机构最后的体面了,至少你还可以核实一下身份和资金来源。

为什么说传统的监管体系在链上已经几乎完全失效了呢?这就让我们来看一看目前全球各地的监管机构还在继续推行的一个荒谬的监管规则——Travel Rule。

Travel Rule:从传统金融到加密世界的一场闹剧

要理解Travel Rule的荒谬,我们得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1996年,互联网还在拨号上网的年代,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首次推出了Travel Rule,作为《银行保密法》的一部分。当时的要求很简单:银行在处理3000美元以上的电汇时,必须把汇款人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个金融机构。

这在传统银行体系里运作良好,为什么?

因为银行是中心化的,有完整的客户信息,有SWIFT这样的标准化信息传输系统。工商银行知道张三的一切,建设银行知道李四的一切,转账时交换信息,水到渠成。

但到了2019年,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做了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定:把Travel Rule扩展到加密货币。

FATF是个什么组织?1989年成立的政府间机构,最初是为了打击毒品洗钱。它制定的"40项建议"被视为全球反洗钱的黄金标准。当FATF说话时,全世界的监管机构都要听。

2019年6月21日,FATF在奥兰多通过了第15项建议的解释性说明(INR.15),将原本适用于传统金融机构电汇的第16项建议(Travel Rule)扩展应用到虚拟资产领域。要求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在处理超过1000美元/欧元的交易时,必须收集并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信息,包括:

  • 姓名

  • 账户号码(钱包地址)

  • 地理位置或身份证号

  • 如果需要,还有更多详细信息

他们的逻辑是:既然Travel Rule在传统金融运作了20多年,在加密世界应该也没问题。

这个逻辑的问题在于:他们完全不理解区块链是怎么工作的。

Travel Rule的全球乱象

让我们看看Travel Rule的实施现状。根据FATF 2025年6月的报告,99个司法管辖区声称已经通过或正在通过Travel Rule立法。听起来很厉害对吧?

但魔鬼在细节里。75%的司法管辖区仍然只是部分合规或不合规[2],这个比例和2023年4月完全一样——73个国家中的75%,零进展。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个国家都在搞自己的一套。

美国保持了1996年的老规矩:3000美元门槛。但FATF建议1000美元,于是出现了第一个分裂。

新加坡是最早响应的国家之一,2020年1月28日就开始执行,门槛1500新币。韩国2022年3月25日实施,门槛100万韩元(约821美元)。日本说不管金额大小,所有交易都要。

欧盟更绝,拖到2024年12月30日才开始执行《资金转移条例》(TFR),然后说:我们不设门槛,1欧分也要Travel Rule。

结果是什么?一笔从美国到欧盟的1500美元转账,美国说不用Travel Rule,欧盟说必须要。双方都"合规",但交易卡住了。

这还不是最混乱的。以色列2021年就实施了Travel Rule,零门槛,但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跟它对接。加拿大也是零门槛,但它的规则跟别国不兼容。

这种各自为政的结果是什么?

根据Notabene 2024年的行业调查[3],尽管比前一年有所改善(从52%降至29%),但仍有29%的VASPs继续向所有对手方无差别发送Travel Rule信息,不进行任何尽职调查评估。

这种"广撒网"的做法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大多数VASPs只是在走形式,因为对手方是否真的使用这些信息、是否合规,都无从验证。

DeFi:Travel Rule的死角

当监管者还在纠结中心化交易所的Travel Rule时,DeFi已经彻底绕过了这个问题。

Travel Rule的前提是有VASP(中介机构)来执行。

我用MetaMask直接在Uniswap上换币,请问:

  • MetaMask是VASP吗?它只是个浏览器插件

  • Uniswap是VASP吗?它只是一段代码

  • 以太坊矿工是VASP吗?他们只是验证交易

当交易双方直接点对点交易时,根本没有中介来执行Travel Rule。

这就像要求空气执行法律一样荒谬。

Travel Rule要求谁来执行?要求代码提供KYC信息吗?

FATF对此的回应是:DeFi协议的开发者应该被视为VASP。

这个逻辑的荒谬程度,相当于说TCP/IP协议的发明者应该对所有互联网犯罪负责。Vitalik Buterin创造了以太坊,所以他要为所有在以太坊上的非法交易负责?中本聪要是还活着,是不是要判无期徒刑?

犯罪分子的应对:Smurfing的艺术

真正的犯罪分子对Travel Rule是怎么看的?大概是当作喜剧在看。

犯罪分子使用传统的Smurfing(蓝精灵战术)来规避Travel Rule[4],把大额交易拆分成小额。要转18000美元?分成20笔900美元的交易,从不同钱包、不同时间发送。每笔都在门槛以下,Travel Rule管不着。

朝鲜黑客今年从ByBit交易所盗取了14.6亿美元——史上最大的加密货币盗窃案。他们用Travel Rule了吗?当然没有。

2024年,加密货币用于非法活动的金额达到百亿美元。这些犯罪分子,没有一个是被Travel Rule抓住的。

Travel Rule的另一个后果是加剧了监管套利,每一次监管收紧,都像挤牙膏——你在这里挤,它就从那里冒出来。

合规成本:一场代价高昂的表演

Travel Rule带来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天文数字的合规账单。

根据估算,一个中型交易所实施Travel Rule的成本包括:

  • 技术解决方案采购:年费10-50万美元

  • 系统集成改造:一次性50-200万美元(需要改造整个交易系统)

  • 合规团队扩编:年薪成本20-100万美元(需要专门的Travel Rule合规官)

  • 法律咨询费用:年费10-50万美元(各国规则不同,需要本地法律支持)

  • 审计和报告:年费5-20万美元

这还只是看得见的成本,看不见的呢?

这种高昂的合规成本正在加速市场集中,巨头当然支持Travel Rule——他们付得起合规成本,而竞争对手付不起。这不是监管,这是通过监管成本进行的市场清洗。

最大的隐性成本是什么?创新的死亡。

一个初创团队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技术创新,而是:

  • 这符合Travel Rule吗?

  • 我们负担得起合规成本吗?

  • 如果被认定为VASP怎么办?

结果是,创新要么转移到监管宽松的地方,要么干脆放弃。我们正在用19世纪的思维扼杀21世纪的创新。

这就是Travel Rule的真相:花巨资建立了一个没用的系统,除了增加成本、降低效率、扼杀创新,什么都没解决。而普通用户却要为这场监管闹剧买单——填不完的表格、等不完的审核、付不完的手续费。

监管剧场的参与者们

现在的加密监管就是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

监管机构:"看,我们在执行Travel Rule!我们在保护投资者!"(其实知道没用,但需要政绩)

大机构:"我们完全合规!"(其实就是走个形式,问你一句"这是你的钱包吗?")

小机构:"我们正在努力合规!"(其实在想怎么搬到监管更松的地方)

用户:"我配合Travel Rule!"(其实已经学会了怎么绕过)

犯罪分子:"Travel什么Rule?"(继续该干嘛干嘛)

认清现实,但不放弃思考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篇文章不是在批判监管本身,而是指出现状。监管的初衷是好的——防止洗钱、保护投资者、维护金融稳定。这些目标无可指摘,也确实必要。

我们批判的是用错误的工具去实现正确的目标,就像用锤子去拧螺丝——工具不对,再努力也是徒劳。

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在去中心化的世界里,传统的监管工具已经失效。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范式问题。就像你不能用管理马车的方法去管理汽车,你也不能用管理银行的方法去管理DeFi。

但这不意味着放弃所有监管努力。相反,我们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好的监管应该像交通规则——不是阻止人们开车,而是让道路更安全。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全球统一的标准,而是不同司法管辖区的良性竞争。监管创新和技术创新应该并行,而不是对立。

这需要强大的链上数据分析能力。Chainalysis这类公司已经证明,通过行为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可疑交易,不需要知道每个人的身份证号。在监管框架逐渐清晰的未来,合规基础设施将成为加密行业的关键基础设施。

我们应该呼吁的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更智慧的治理。监管者和从业者应该坐下来真诚对话,理解彼此的关切,共同探索适合新技术特性的监管路径。

毕竟,真正的敌人不是监管,也不是加密货币,而是那些利用技术漏洞从事犯罪的人。在这一点上,监管者和从业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的那份BIS报告。

表面上,它在提出解决方案。实际上,它在记录一个时代的终结——传统金融秩序对加密资产的管辖权,正在不可逆转地流失。

这就是2025年的加密监管现状:一个所有参与者都知道是笑话,但都不得不继续表演的昂贵游戏。

Travel Rule从1996年的银行电汇规则,到2019年被强行移植到加密世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监管惰性的体现——用旧瓶装新酒,用马车时代的交规管理高速公路。

正如哈耶克所说:"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善意铺成的。"现在的加密监管,可能就是这样一条路。初衷是好的——防止洗钱、保护投资者、维护金融稳定。但执行的结果,却是增加了摩擦、阻碍了创新、把活动推向地下。

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去中心化的精灵不会再回到瓶子里。

与其继续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不如思考如何在新世界里找到平衡。这需要的不是更严格的规则,而是全新的智慧。

而这种智慧,显然不会来自那些还在用20世纪思维管理21世纪技术的监管机构。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只是希望,当历史回望这个时代时,不会把它记录为:人类曾经有机会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金融体系,但最终被一群不懂技术的官僚搞砸了。

那将是比任何监管失败更大的笑话。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最新快讯
来源:jinse
时间:2025-08-16 18:07:00
8月16日消息,据GMGN行情数据,XLayer链上Meme币XDOG市值短时突破1300万美元,24小时涨幅达540%。Meme币行情波动波动较大,注意资产保护,请勿FOMO。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08-16 18:06: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16 日,据金十数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最新发文:“在阿拉斯加度过了极其成功的一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非常顺利,深夜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及包括备受...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08-16 18:05: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16 日,据链上分析平台 Lookonchain(@lookonchain)监测,两个钱包(可能属于同一巨鲸)在沉寂一个月后从币安再次提取了 327,465 枚 ...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08-16 18:04:00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16 日,Bitget 链上交易(Onchain)上线 Solana 生态的 MEME 代币 NUB、dollo。用户在链上交易板块即可开启交易。  Bitg...
来源:techflowpost
时间:2025-08-16 18:03:01
深潮 TechFlow 消息,8 月 16 日,据链上分析师 Ai姨 (@ai 9684xtpa) 监测,一地址在过去 20 分钟以均价 4453 美元卖出 5299.5 枚 ETH,成交金额约 23...
最新文章
  • 交易所
  • 币种
排名 交易所 24h成交额
1 BinanceBinance ¥1,527.57 亿
2 BybitBybit ¥576.23 亿
3 Coinbase ExchangeCoinbase Exchange ¥71.57 亿
4 OKXOKX ¥519.71 亿
5 UpbitUpbit ¥77.13 亿
6 KrakenKraken ¥43.20 亿
7 BitgetBitget ¥494.79 亿
8 RaydiumRaydium ¥11.50 亿
9 BitfinexBitfinex ¥6.09 亿
10 Uniswap v2Uniswap v2 ¥3.72 亿
查看更多
行情 行情 行情  平台  平台 平台 首页 首页 首页 观点 观点 观点   快讯   快讯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