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收入超 1930 万美元,$PUMP 市值突破 80 亿美元——pump.fun 做了什么?2025 年 9 月的直播复苏,不仅 onboarding 了海量 normies,还让平台从 2024 年的“混乱实验”涅槃重生。但这波热潮背后,是金矿还是雷区...
创作者收入超 1930 万美元,$PUMP 市值突破 80 亿美元——pump.fun 做了什么?2025 年 9 月的直播复苏,不仅 onboarding 了海量 normies,还让平台从 2024 年的“混乱实验”涅槃重生。但这波热潮背后,是金矿还是雷区?
本文拆解升级逻辑、隐藏风险,并给出 meme 玩家的投资指南。DYOR,别 all in——crypto 本是赌场。
2024 年,pump.fun 最早在年中引入直播功能,试图将 meme 币发射与实时互动完美结合。当时确实有短暂热潮:PumP并发观众一度超过 Kick 和 Twitch 的部分频道。 但问题很快暴露:缺乏严格审核,导致有害内容泛滥,社区 outrage(愤怒)后,平台在 11 月紧急下架直播。
这不是真正的“热潮”,而是“混乱实验”——没有可持续激励,创作者收入不稳,观众留存低,最终 flop。平台退回原点。
pump.fun 花了几个月“涅槃重生”。2025 年初重启直播时,引入严格审核和 KYC 机制,避免 2024 年的黑暗内容。 让直播从“crypto niche”变成“全娱乐平台”。 解决了“乱七八糟”的痛点,现在创作者能安全地玩 IRL,而不怕被 ban。
最关键的升级:Project Ascend
9 月初上线,这是一个层级创作者费用系统,基于币市值分成近 1%,让创作者无需卖币也能持续赚。 结果?低观众 streamer 月入 5-6 位数,比 Twitch 前 10 streamer 还多 50 倍。 平台抽成回购 $PUMP,形成完美闭环:观众买币支持 → 创作者烧币拉盘 → 平台成长。
升级后,流量暴增:并发直播数超 Rumble,甚至瞄准 Twitch 份额。 病毒效应层出:Bagwork 在 Twitch 上被扇耳光,币市值冲到 4000 万; 创作者总收入超 1930 万美元,周破千万,$PUMP 市值破 80 亿。
尽管升级功劳大,但直播币的模式仍藏隐患:核心叙事往往围绕主播的“高光时刻”,这让币的生命周期高度绑定个人魅力和持续输出。一旦主播疲软或离场,社区就容易散架——共识难以凝结。缺乏文化底蕴的币易被遗忘。
另外,主播话语权过大,往往控制币的叙事和费用分成,这放大人性风险——贪婪、争议或负面新闻能瞬间崩盘。主播并非完人,情绪决策极易导致崩盘。相比其他 meme,这里的风险被直播实时放大,观众易被主播“操控”情绪,波动性极大——日涨 27% 的同时,也易熔毁 80%。 99.8% 的 launch 最终无价值,这不是巧合,而是模式缺陷。
优先那些能制造 FOMO、高互动、可持续赚钱的类型,基于当前趋势,我的想法:
IRL 冒险/挑战型
逻辑:这类直播最容易出“高光时刻”,如意外事件或真人秀,快速剪辑在 X 上疯传,拉动币价和观众。
代表:Bagwork(在写这篇文章时,市值已达 40M 美元)。
打赏互动型
逻辑:通过实时互动制造 FOMO,与传统 meme 币不同,这类币绑定真实影响:“善良”主题激发用户正面情感,比暴力/极端内容更可持续。观众买币支持,主播烧币闭环,易积累忠粉。
代表:KindnessCoin(当前市值 30M 美元)
长远看,直播币可能从“个人秀”转向生态化。也许游戏直播会是一个方向:观众投票游戏走向,结合 $PUMP 买回机制,形成“投机+情感”的双轮驱动。
想象一个 GTA 重温直播,聊天决定剧情——这不光是娱乐,还能构建共享文化,降低主播依赖。其他畅想:VTuber 艺术秀或 AI 辅助慈善互动,能抢 Twitch 5% 份额(年收 30 亿)。但前提是 pump.fun 迭代 moderation 和锁费,否则监管一敲,一切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