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发行爆改内容平台。实际上,直播,在Pump.Fun并不陌生。早在去年5月,pump.fun就曾宣布上线LIVES TREAMING(直播)功能。但在当时,直播功能更多是给出了MEME带货的另一种形式,换而言之,就是直播间喊单,创作者在带量成功后迅速销号...
MEME发行爆改内容平台。
实际上,直播,在Pump.Fun并不陌生。早在去年5月,pump.fun就曾宣布上线LIVES TREAMING(直播)功能。但在当时,直播功能更多是给出了MEME带货的另一种形式,换而言之,就是直播间喊单,创作者在带量成功后迅速销号屡见不鲜。
看似只是小小的变动,但背后的逻辑与以往可谓大不相同。在主播代币上线后,主播与代币间的关系从弱关联转向强关联,由于存在交易抽成,主播也会更多的将重心转向长向运营侧,类似于长期的现金奶牛,而不像过去高度关注短期利益。对于用户而言,原有支持方式改变,角色也随之形成变化,在过去,打赏、购买代币都出于消费者这一定位,但在直播代币中,用户摇身一变成为了投资者,购买了主播代币后,天然有传播增值的需求与义务,换而言之,用户在此时更像是传统的MCN机构,在主播上投入资源,并寄希望后续可成功通过主播成长换取收益。Pump.fun毕业直播板块市值超100万美元代币数已达39个。
正是因为当时的基本面,7月Pump.fun以估值40亿美元TGE,引来了众多的讽刺与争议,更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示,这就是其寻求流动性退出的典型表现,完全是收割行为。代币上线后表现也平平,从0.0068美元一路走下坡路,最低来到0.0023美元,即便在团队持续回购的基础上,也未能掀起水花,8月31日,Pump仅报0.0033美元。Pump.Fun数据直线飙升。9月14日,Pump.Fun从8月的60%左右飙升至9月17日的85%,其间一度以90.6%的份额碾压其他平台。日代币生成数量也迅速抬头,从不足4000重回3.4万,毕业率也有所提升,回到1.11%,创下近7个月的来的最大值。Pump.Fun于水火之中?很简单,它的确带来了造福效应。Blockworks Research的研究员Kunal Doshi对比了pump.fun与当今主流的流媒体视频平台Twitch的收入差异。Pump.Fun的交易分成下,主播达成同一收入的门槛迅速降低。仅9月15日,
来源:Blockworks Research
除了最直观的收入外,该种直播模式对主播也更为友好。传统直播模式已然具备成熟的产业链条,中间商与平台是核心驱动力,主播更像是一种台前商品,而pump.fun中减少了体系的复杂性,主播的角色更为鲜明,即便新人创作者也更有机会。
但该模式是否全无隐患?实则也未必。就像此前提到的,传统体系中的用户是消费者,主播与用户是交易的关系,而目前,用户成为了投资者,主播获利渠道也从订阅和广告向着代币手续费与增值转变。在该种背景下,除了可长期收获手续费的稳定主播外,一波流似在代币价格上涨后清空套现才是最佳收割方式,这无形中就让主播与用户站在了对立面,主播既要获得粉丝,又要收割用户收益,形成了微妙且扭曲的博弈关系。通常,这种博弈的最后,都是由投资者买单,这种例子在币圈依然不胜枚举。Pump.Fun显然受益匪浅,就连此前效果平平的回购组合拳也终于重要发挥了效果。Pump.Fun重回榜首,只能证明其宝刀未老,但离真正胜利,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直播能否走通?又能走至何处?都还是未解之谜。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创作者经济的一次有趣尝试,而币圈,恰恰是最好的试炼场。